每日經濟新聞 2018-05-29 21:34:36
現在“生物識別”技術非?!盎稹保四樧R別、虹膜識別、聲紋識別等等都已被更多應用。那么,密碼這種“古老”的方式會被替代嗎?
每經記者|賈麗娟 每經編輯|宋思艱
大數據發(fā)展如火如荼,但大數據帶來便利的同時,也帶來一些信息安全方面的隱患。近年來,對于信息安全的討論越來越激烈,各方都希望能在安全領域各顯神通。那么,作為深耕信息安全領域的上市公司,對此有何看法和動作?
在近日于貴陽舉行的2018中國國際大數據產業(yè)博覽會(以下簡稱數博會)期間,《每日經濟新聞》記者專訪了衛(wèi)士通(002268,SZ)總經理雷利民。
大數據發(fā)展面臨一些需要解決的問題:即安全、隱私和便利性之間的沖突。此前,一些人愿意用一部分隱私換取便利,但目前愈演愈烈的安全事件,讓人們對安全的重視程度日益提升,歐盟GDPR(通用數據保護條例)的實施,讓全世界更加關注大數據安全。
讓人心驚的是,除了非法獲取個人隱私,目前針對關鍵領域的網絡攻擊也層出不窮。
國家信息中心辦公室副主任研究員呂欣在數博會上表示,網絡攻擊有三個發(fā)展趨勢:一是關鍵信息基礎設施成為攻擊目標;二是網絡攻擊的逐利性以及容易引起社會恐慌;三是數據的非法交易濫用和泄漏問題嚴重。因此,大數據在很多方面都帶來了新挑戰(zhàn)和新問題。
“大數據涉及到很多方面,包括政務、金融、能源等等,在數據越來越集中之后,安全需求會越來越強烈。大數據是信息化發(fā)展的新階段,數字中國、網絡強國、智慧社會等等,都與大數據相關。”雷利民對記者表示,首先,政務領域必須重視安全問題,政務數據涉及到社會的每個方面、每個人。
雷利民認為,“在互聯(lián)網+時代,哪些是政府的,哪些是商業(yè)的,目前已沒有特別明顯的界限,BAT也都在做政務應用,所以,在大數據時代,數據安全更加重要。”
那么,數據安全市場有多大?雷利民表示,一般來說,是按信息投入的百分比來估算,只要是保護數據的,都是數據安全范疇。在國外,其比例大約是10%,而我國還遠未達到該比例。
方正證券2016年的一篇研報顯示,我國信息安全投資占整個IT投資比不到2%,對比歐美等發(fā)達國家有較大差距,意味著網絡信息安全市場空間巨大。
而據上海市信息安全測評認證中心主任蔣力群也曾公開表示,2016年,中國IT支出約2.3萬億元。如果按2%計算,2016年我國信息安全支出約460億元。
現在“生物識別”技術非常“火”,人臉識別、虹膜識別、聲紋識別等等都已被更多應用。那么,密碼這種“古老”的方式會被替代嗎?
“密碼業(yè)務和生物識別是互補的,而不是替代性的。”雷利民認為。他還介紹稱,身份識別主要有三種方式,“一是‘你是誰’,就是生物識別的特征,指紋,虹膜,天生帶來的這類;二是‘你擁有什么’,之前很多銀行做的UKey等,就像門的鑰匙一樣,這主要是用密碼技術;三是‘你知道什么’,也就是口令,有人把口令叫密碼,其實這是兩回事,用戶名加口令是最簡單的一種訪問控制方式。這些方式都不能互相取代,而是結合不同的應用場景、不用的安全需求,組合起來應用,相互之間是互補的。”
對于眼下火熱的區(qū)塊鏈,雷利民認為,區(qū)塊鏈本質是一種密碼技術,應可解決很多傳統(tǒng)密碼技術不能解決的問題。“我們也非常關注區(qū)塊鏈技術應用,也在積極研究區(qū)塊鏈技術,未來會在我們自己的應用中做一些嘗試。”
如需轉載請與《每日經濟新聞》報社聯(lián)系。
未經《每日經濟新聞》報社授權,嚴禁轉載或鏡像,違者必究。
讀者熱線:4008890008
特別提醒: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,請作者與本站聯(lián)系索取稿酬。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,可聯(lián)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。
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